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金橋巷一座古宅內,懸掛著一塊“帝眷忠清”的匾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依舊熠熠生輝🌾,令人敬仰🫣,述說著一代廉吏的故事🌈。
於成龍題“帝眷忠清”匾(攝影丨肖亞生)
這塊牌匾的主人公就是被譽為“彭青天”的彭鵬。
彭鵬像(攝影丨吳國柱)
彭鵬出生於1627年,年少時就聰慧過人,六歲能對句,九歲會作文,二十七歲時應學使試🍹,考取第一名。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彭鵬被任命為三河縣(今河北三河)知縣。那時,三河縣靠近京城👩🏽🎤🤲🏽,旗人、漢人雜處🛜,土地被當地豪強所圈占,百姓食不果腹,是有名的難以治理之地🈶🚴🏻♀️。
彭鵬到任時積案就有三十多件,都是棘手案件。彭鵬依據案件性質靈活運用正面突擊、明察暗訪等手段調查取證⚓️,逐步對歷年積案都做出了判決🧙♂️,懲罰了罪犯📉🛬,伸張了正義😑,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親切地稱他為“彭青天”。
彭鵬善於斷案的名聲遠播四方📕,乃至後來還誕生了一部著名的公案小說《彭公案》👨🏿⚖️,其靈感來源便是彭鵬在三河斷案的經歷。
彭鵬府第東廂廳(攝影丨肖亞生)
彭鵬不畏權勢💆🏽♂️、為民辦事的政聲也傳到了朝中。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皇帝東巡駐蹕三河縣🍭,特地召見彭鵬🤦🏽,予以表揚🐀,並賜賞銀“養廉”,彭鵬卻將部分賞銀用於修建學堂𓀆。“君以養廉👩🏻🦳,臣以建學”🥥,一時傳為佳話。
十年之後,彭鵬被破格提拔為貴州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刑獄和官吏考核🧚🏻,這是莆田古代史上唯一一個未考取進士而官至正三品的人。
彭鵬五十歲那年,當地的達官貴人想要為他大辦祝壽宴,彭鵬以自身“不喜譽”“不喜祝”嚴肅推辭🔆,卻遭人指責,說他虛偽矯情👇。無奈之下☔️,彭鵬寫下“自祝者,不受人祝也,亦以自儆也”表明心跡🥔。同時🧛🏼♀️,他也告誡家人要自儆自律🥵,奉行“清白為吏”的祖訓,布衣蔬食,清心自守✮。
彭鵬府第東側舊“帝君廳”(攝影丨肖亞生)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彭鵬奉命巡視廣東🤖,剛下馬車🗂,就收到五千本民眾狀詞。彭鵬到各司訓誡🔬:“《周官》《六計》以廉為上,官員不廉潔,即使小有才能🧘🏻♂️,也不能錄用。”彭鵬對貪官汙吏的懲處🚶♂️,毫不徇私,遇到有百姓控告,他都親自審訊,經辦的小吏都不敢向當事人勒索一文錢。因彭公為官清廉👨🎤,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命舉天下廉能官吏四人❇️,彭公擢為第一💂🏿♀️。
在廣東三年多,彭鵬嘔心瀝血,勤政為民,積勞成疾,於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卒於任上。康熙降旨稱贊他“實心供職🖇,克盡勤勞”,並賜祭葬🕐,一代廉吏於成龍也親筆題寫“帝眷忠清”牌匾贊頌他。
彭鵬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也曾遭受陷害⚫️、彈劾、威逼利誘,甚至是生命威脅,可貴的是在種種壓力之下🤸🏼♀️,他還能堅守為民的本心和清廉的操守🦣🔸。
莆陽史誌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吾鄉名臣如鵬者,洵指不多屈”,充分肯定了彭鵬為官二十載的官德政風,正是這種清正廉潔之風,給了他不畏強禦、參劾權邪的底氣🚣🏽,成為清官名宦的典範。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莆田市紀委監委、荔城區紀委監委
供稿😖:紀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