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革命者👨🏼💻,身居高位,卻永遠把自己當作一名人民公仆🔄🤸🏻♀️,張鼎丞要求自己的子女自食其力🛂,做一個普通勞動者🦸🏿,不能脫離群眾⚰️。
立黨為公 清正廉潔
張鼎丞
張鼎丞(1898—1981年)🚤,今龍巖市永定區金砂鎮西田村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和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從小追求進步🧑🏽🏭,向往光明,一生堅持革命📗,為黨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張鼎丞同誌堅持真理,勇於實踐,堅定信念𓀏🔭,始終保持著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和共產主義戰士的高風亮節🤣。
以身作則 不搞特殊
在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鬥爭中,張鼎丞處處以身作則,從不搞特殊化。他與戰士只是職務上的分工👨🎓,生活上和戰鬥上沒有任何不同,有時,警衛員放哨或去執行任務,他便和機關的幹部一起幫炊事員燒飯、洗衣🎟;有時,他也和大家一樣下山去背糧食。他對機關人員關心👩🏿🦰、體貼,經常在晚上起來查鋪,幫助他們蓋好被子🏃♀️➡️。
1958年秋,張鼎丞在福建龍巖視察工作時🤚🏿,與當地群眾一起收割稻子。
在艱苦的鬥爭生活中,張鼎丞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身體十分消瘦🚛🚣🏻♀️。有一次🪚,陳茂輝等幹部在河裏洗澡時抓了兩條魚,放在火上烤幹送給張鼎丞吃。張鼎丞則點了點人數,把魚一塊一塊地分給大家吃,最後剩下魚尾巴,他說:“這尾巴香🦚,我吃了吧!”有個叫賴洪寶的戰士正在患病,當張鼎丞把魚放在他碗裏時,他感動得哭了✳️。張鼎丞就是這樣與身邊工作的同誌同甘苦,共患難。
永定暴動遺址——金谷寺
1937年某日👩🏼🏭,張鼎丞從龍巖到南靖縣科嶺下斜村☝🏻👳🏿♂️。村民們見到他一擁而上,幫著拿背包,提網兜👷🏿♂️。“張主席,您的網兜好沉啊!裏頭裝的是什麽?”當地幹部王鼎榮一接過沉甸甸的網兜,看到用舊報紙包著的一大包東西便忍不住探問🧬。張鼎丞詼諧地說道:“你打開看看,我是給你們送‘東風’來了。”大家七手八腳打開紙包一看,竟是一堆長短不一的鐵釘⚧。原來,張鼎丞擔心科嶺人民蓋房缺鐵釘,便從龍巖帶來一大包。“好細心的張主席呀!”人們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領導者的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整個革命隊伍。在張鼎丞的帶領下💸,同誌們之間更加團結友愛💃🏿、英勇奮鬥。這是閩西南紅軍遊擊隊能夠戰勝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最終組建成新四軍第二支隊北上抗日的根本保證。
克勤克儉 言傳身教
張鼎丞長期身居領導職位,卻一直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始終保持一位普通共產黨員的本色🖋。在生活上,他克勤克儉,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從不要求什麽特殊照顧🧑💼,總是低於組織上規定享受的生活標準✍🏼。他沒有自己的財產,辦公桌、椅都是公家分配的👸🏽🌅。
張鼎丞穿的襯衣總是補了又補,他的警衛員實在看不下去,有一次🤸🏻,私下跟張鼎丞的妻子何素行商量,把自己穿舊的襯衣和張鼎丞調換,再把張鼎丞的襯衣拿去上繳🤲。張鼎丞知道了🏂,叫他一定拿回來。張鼎丞唯一一件比較好的衣服是接待外賓時穿的藏青色呢大衣♡🫓,平時根本舍不得穿👮♂️。張鼎丞的工資在那時算是比較高的,但是,他要資助在福建的大女兒,要幫助侄兒和家鄉的親屬朋友,還要寄給有困難的老部下和工作人員。閩西經常有人去找他👩🏿⚖️,他總是給予幫助🧶,招待吃飯不說,還要買好車票,給些路費🏋🏽♂️。這樣一“分流”👩👩👧👦🧜🏼♀️,他剩下的錢就很少了。
張鼎丞的家教非常嚴格🔱,對小孩從不溺愛,總是教育他們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不能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從來不讓小孩子有什麽特殊🧘🏻♂️。他說🧢:“你們生長在高幹家庭🏂🏽,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比別人特殊🫗。要是說有,那就是在政治思想上的要求應當更嚴📃🤕,在各方面都要起模範作用,如果躺在父親的功勞簿上,肯定是沒有出息的🤸🏽♂️。只有靠自己勤奮學習和工作,才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張鼎丞的大女兒張招娣,是他在土地革命戰爭年代的第一位夫人賴月華所生。賴月華為革命犧牲後⏱,女兒由長汀鄉下革命群眾撫養長大🖐,新中國成立後才回到張鼎丞身邊。當時已十七八歲,張鼎丞送她上了小學後,鼓勵她到北大荒支邊。後來為照顧養母,張招娣回到了福建🤌。之後🙎🏽♀️♞,她一直在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機關食堂當普通的炊事員,直到退休。張鼎丞從來沒有因為女兒的事麻煩過當地領導,沒有為女兒換個好一點的工作而找過人💂🏼♀️,也不讓女兒以自己的名義去找人🏄🏽。他總是要求女兒聽從組織的安排,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工人🌘,做好工作。張招娣遵從父親的教誨😇,從來不宣揚自己,不以父親的高位而炫耀,總是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做好炊事工作。許多人不知道她是張鼎丞的女兒🙍🏻,這些都被所有知情人稱道。
張鼎丞對其他小孩也是如此🤶🏽,要求他們自立,保持艱苦樸素的傳統。大兒子泰山🦵🏼,經常穿的是經過改裝的舊衣服,直到初中畢業,才有第一件白襯衫📹。公家車不讓家人坐🕞,這是張鼎丞的家規🫰🏼🥑,誰也不得冒犯。
公仆本色 愛民為民
張鼎丞官做得不小,但他認為自己永遠是人民群眾的公仆,辦什麽事,都應該首先想到人民群眾,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為人民謀利🦵🏻,使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心裏一直不忘人民🙌🏻,始終不渝地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
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訪貧問苦,傾聽群眾的呼聲,收集幹部的反映,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他還派秘書到自己的家鄉鍛煉,讓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參加生產的全過程,了解農村現狀,並把群眾在幹什麽⛹️♀️,想什麽👨👩👧,需要什麽,寫信告訴他。
農民的一粒米✋🏽、一粒谷他都放在心上。張鼎丞剛接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一次下鄉時,因水稻成熟倒伏在田埂路上🤞🏿,人一走過𓀏,就會踩住谷穗或碰掉谷粒。張鼎丞一邊提醒警衛員要小心🪀,一邊放慢腳步,彎下腰把倒伏的稻子小心翼翼扶起來才落腳走過去,並把掉在地上的谷粒拾起來。
張鼎丞只想著群眾,從來不宣揚自己。1964年8月,永定暴動紀念館的同誌提出準備重建張鼎丞舊居,作為紀念館。張鼎丞馬上寫一封長信🧑🏼🎤,表示不同意。信中說:“我過去在金砂住過的房子✌🏼,根本不應該考慮重建。過去就有人提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不同意。在舊社會裏,做了官👱🏿♂️,就要在家鄉買田置產,大興土木👩🏽⚕️🔂,築樓建房,修祠堂立碑石,所謂光宗耀祖。我們絕不能這樣做。一個革命者應當全心全意為大多數人服務🖇,而絕不可以為少數人服務🦿,更不能為自己服務👩🏼。現在農村的情況雖然比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數地方還沒有擺脫貧困🏇,大多數人住房擁擠、簡陋👕,如果把我的房子重建🤵🏽♀️,會有什麽影響?”“需要作為紀念的話🤎,保留現在這個樣子🦾,立一個說明牌,說明原來的樣子👮🏽⚱️,說明怎樣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的,就可起到紀念的作用♛。”後來這房子一直都沒有重修過。
張鼎丞在延安參加整風學習
清風點評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張鼎丞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無私奉獻,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正廉潔。他對人民群眾的愛,是那樣廣博,那樣深切🉑💆🏿♀️,不帶有一丁點的私心。對子女的嚴格要求👩🏿🍳,與他毫無私心、一心為公、一心為人民的精神相一致。張鼎丞的人格力量和高風亮節,永遠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來源:龍巖市紀委監委、永定區紀委監委
供稿:紀委辦公室